在大城市里,很多年輕父母在花了大量的精力和錢財在孩子的教育上,讓孩子從一出生就贏在起跑線上,是相當一部分家長的心愿。家長對教育的舍得投入,使得市場上的一大批早教機構,不論資質怎么樣,都有不錯的生源,甚至生意火爆。不過在有一些人看來,孩子成長是有其規律的,早教過多反而不是一件好事。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對1999名孩子家長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56.5%的受訪家長認為早教很有必要。不管學什么,92.1%的受訪家長都拒絕“放羊”式培養。
61.2%的受訪家長擔心早教機構的師資質量
調查中,被訪家長的孩子年齡分布為,0~5歲占50.3%,6~12歲占29.7%,12~15歲占8.4%,15~18歲占4.2%,還有7.5%的受訪家長孩子年齡在18歲以上。早教主要針對的是0~5歲這個階段的孩子。
調查顯示,52.7%的受訪家長讓孩子參加了一些早教機構的課程或活動,42.3%的受訪者家長表示沒有,還有5.0%的受訪者表示不好說。
對于這些早教課程或機構,61.2%的受訪家長最擔心教師、教練的資質難以分辨,58.0%的受訪家長發現這些機構魚龍混雜、良莠不齊,57.5%的受訪家長則指出它們收費過高、言過其實,36.2%的受訪家長認為早教市場存在各種忽悠。不過,也有15.2%的受訪家長認為早教課程和機構理念新穎、效果很好,9.4%的受訪家長認為它們對孩子幫助很大。
在北京工作的程實是一名兩歲孩子的父親,每周去早教機構聚集的藍色港灣上課,是他們夫婦的必修課。“有教初生兒游泳的‘水教育’‘腦力課’,還有面向家長的育兒課程,一套課程要96個課時,每個課時45分鐘,總共要1.6萬元,非常昂貴”。
在程實看來,如果課程真正科學、有效,家長還是愿意掏錢。“問題在于,很多早教機構都在‘英語(精品課)’和‘課程名字’上搞噱頭,實際無非就是領著做游戲,并不能針對孩子的年齡特點制定科學計劃。而且,我發現有些培育和學習,比如,認識植物、接觸家務等,其實最應該在家里完成,無奈年輕父母大多沒有這個精力”。
從家長的角度來說,為什么大多數家庭熱衷早教呢?
調查中,62.2%的受訪家長坦言不希望孩子輸在起跑線上,52.0%的受訪家長認為城市里競爭日趨激烈,34.8%的受訪家長剖析是自身焦慮對孩子的轉移,29.6%的受訪家長指出是囿于家長之間的攀比心理,28.7%的受訪家長是希望孩子上學后能輕松點。
其他原因還有:孩子自身興趣廣泛(28.4%),相信一些早教機構宣傳(22.4%),家長沒能力教孩子(18.9%)等。
在吉林一所?茖W校任教的陳冬梅(化名)老師認為,很多家長會熱衷攀比,一方面在于,在當前社會沒有賦予普通人足夠的尊嚴,結果人人都覺得“人上人”才是好的。據她講述,身邊很多孩子“有出息”的同事,都感慨子女“沒有童年”,“但大家普遍認為,用童年換取孩子的好成績、好工作,雖然有遺憾,但長了正經本事,值”。另一方面,大家逐漸認為,孩子是可以培養和塑造的。不能像上一代人一樣,把小孩子當成“無知小兒”來對待。陳冬梅發現,身邊人都覺得讓小孩合理掌握一些能力,是一件大好事。
越是身處大城市的家長,越認為有必要對孩子進行早教
調查題目:對孩子進行早教到底有沒有必要?
56.5%的受訪家長認為很有必要,23.0%的受訪者認為沒必要,還有20.6%的受訪者覺得不好說。
進一步分析發現,認為有必要進行早教的家長中,61.5%來自北上廣深,57.1%來自二線城市,50.4%來自三四線城市,41.3%來自縣鎮村。越是身處大城市的家長,越認為有必要對孩子進行早教。
當引入受訪家長的“學歷”因素時,認為有必要進行早教的比例從高到低,依次為大學本科或大學?疲58.1%)、研究生及以上(54.7%)、初中及以下(50.0%)、高中或中專(45.2%)。
在北京師范大學做行政工作的李琴(化名)的寶寶最近剛50天,她認為早教很有必要。“孩子的每個成長階段都有其規律,都需要科學指引。有關他的一切我都要從頭學起。從他剛出生,我就被告知應該著手鍛煉他的行動能力,等再長大一些,我認為最應培養他情感、人文上的能力。”李琴認為,早教只是需要把握好度,避免將小學教育提前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