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賞識教育,家長有許多疑問和爭鳴。是凡事都不吝表揚,還是適度表揚,抑或順其自然?賞識教育的度如何掌握……聽聽一些家長的看法,相信對此有疑問的家長將獲得自己想要的答案。而這些內容也是你在寶寶早教之中常常用到的東西。

沙龍引子
女兒幾個月大時,我了解到一個觀念:
賞識教育。在對女兒4年多的教育中,我用的是自己定義的賞識教育:夸獎孩子。然而,結果出現了這樣的問題:不管做什么事情,女兒總想著要勝出,如果自己不能取勝就退出比賽。例如,與小朋友比賽吃飯,看著別人要吃完了,就說:“你們比賽吧,我不和你們比賽了。”有一次,我帶女兒去少年宮,一個小朋友拿著畫好的畫給老師看。老師看了畫只問了畫的是什么,而沒有對畫評價。
我問了老師才知道:不對畫作評價,是免得小朋友只是為了得到表揚才去畫畫,而破壞他對畫畫本身的興趣。細細想來,確實如此。我發現女兒現在做一些事情是為了獲得獎勵,我覺得要改變原來不適當的賞識,但又怕她失去某方面的興趣。那么,怎樣的賞識才是正確的、恰當的?是不是少給她評價好壞,多肯定她做的工作?關于賞識教育的疑問真是一大堆。
過程更重要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做任何事情,“第一”不重要,最重要的是過程及在過程中所獲得的收獲。這位家長如果想改變自己不適當的賞識教育,而不至于讓孩子失去做某些事情的自信和興趣,可以強化過程的快樂,與孩子一起做某些游戲、活動,在參與過程中恰當地表揚他付出的努力、聰明,失敗時也可以給予適當的鼓勵和幫助。
夸獎要具體
我女兒上幼兒園之前和之后的變化很大,這與我對她所進行的賞識教育有關。以前,我是個貪玩的媽媽,對女兒的事并不是很上心,后來,我看到女兒上幼兒園時躲在門背后,才覺得自己應該多關心孩子。于是,我常和幼兒園老師溝通,了解女兒的點滴變化,對她的進步進行具體的表揚,而不單純用“你真棒”之類的形容詞。漸漸地,女兒變得活潑、大方,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對孩子恰當的賞識很重要。(徐佳煒媽媽)
也要輸得起
家長對孩子進行賞識教育時,要明白一個道理:做任何事情快樂最重要,“第一”并不重要,要讓孩子輸得起。只有家長明白這個道理,在此基礎上對孩子進行的賞識教育才是理性的。這位媽媽首先要調整自己的心態,不要每次都給孩子太過夸張的賞識,讓他覺得只能贏,這樣,孩子既有要贏的進取心,又有是否能贏的壓力,兩者交鋒時,容易出現中途放棄的情況。賞識教育的根本在于讓孩子輸得起。(魯師博媽媽)
賞識要有度
賞識教育要有度,而不是一味說“你真棒!”我覺得可以鼓勵孩子爭第一,但這個第一得有質量,像小朋友間比賽吃飯這件事,我就有不同看法,當我看到孩子因為得不到第一想放棄時,我會告訴他:“寶貝,雖然你沒有最快吃完飯,但你把飯菜都嚼爛了,對身體很好,你已經贏了!”其實,這類比賽根本不該出現,如果孩子為了爭第一而噎著,該怎么辦?所以,家長在激勵孩子時要有個度。(張凱翔爸爸)
老師點睛:
賞識要掌握度,到了孩子可以擺脫賞識也可以進步時,就要停止賞識教育。同時,在對孩子進行賞識教育時,一定要夸獎到孩子某一個進步的細節。而這也是讓孩子養成獨立性格的好方法!(劉老師)
網友點子
孩子學會的那些技能是成長中的必然,即使沒有賞識,他們也會去挑戰新的難度。(小新)
他們會的技能是他們成長的必然,這點我是知道的,孩子未必知道。當他跨出生命中第一步時,如果有人在旁邊予以嘉許,我覺得是有益的。(駱駝)
我只夸獎孩子美好的德行,如勤勞,勇敢,至于那些技能,走路、說話、自己吃飯,畫畫、唱歌等,像那位老師那樣做。(小艾)
寶寶前一天還不會走,突然間會了,前一秒還不會說的話,下一秒突然會說了。我總會忍不住表揚,孩子大些了,要提醒自己不表揚技能性的進步。(多米)
孩子如果做了大掃除的部分工作,也應該得到夸獎。但孩子會走路了,會說話了,你不夸他,他還是會進步下去。(悠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