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寶寶真聰明,沒見學爬都會走啦!好厲害呀!”,有很多媽媽聽著自己寶寶被這樣夸贊,都覺得十分自豪,也為自己寶寶感到驕傲。覺得寶寶過早的學會走路是聰明健康的體現。因為有所攀比,很多媽媽不等寶寶經理爬的過程就開始直接教寶寶走路了。寶寶過早學走路真的好嗎?寶寶多大學走路好呢?我們一起來隨第一寶寶小編看看。

小兒學步的年齡不一,是由體重、身體狀況和學步的經歷等多種因素決定的。有的寶寶不到周歲就會走路,而且走的較穩;有的則不同,雖然身體狀況也好,看起來挺有靈氣的,就是學走路較晚!有些年輕的寶爸寶媽,育兒心切,總想盡早讓自己的寶貝學會走路,當嬰兒出生7-8個月就急著讓寶寶學走路。(寶寶什么時候會爬?如何訓練寶寶爬行)
寶寶太早學走路的危害
1、過早的讓寶寶學習站立、走路,會讓寶寶出現羅圈腿。如果過早讓娃兒學走路,身體的重量必然會加重脊柱和下肢的負擔,時間長了容易使脊柱和下肢變形,形成駝背、“x型腿”和“0”型腿,影響了體形的健美,還容易形成扁平足。不但會影響孩子的形體健美,還會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
2、1歲以內嬰兒的生理特點:骨骼中的膠質多,鈣質少,肌肉組織嬌嫩,肌力很弱,骨骼柔軟,再加上過早學走路姿勢不對,容易造成雙腿彎曲出現畸形,尤其是下肢肌肉和保持足弓的小肌肉群發育還不完整。
3、寶寶過早學走路還容易近視。嬰兒視力發育尚不健全,過早學走路,寶寶因看不清眼前較遠的景物,便會努力調整眼睛的屈光度和焦距來注視景物,這樣會對他嬌嫩的眼睛產生疲勞損傷。爬行可使他看清自己能看清的東西,這有利于他的視力正常發育。
4、爬行是孩子走路的基礎,如果我們過早地讓孩子學習走路,孩子就會錯過學習爬行的機會。而學習爬行對孩子的成長非常有好處,在爬行的過程中可以鍛煉孩子胸部的肌肉和手臂,腿部的肌肉。
按自然規律進行
嬰兒生長發育有他自然的規律:
正常情況下,6個月的寶寶,可以自行翻身,自已能稍坐一會兒,大人扶著腋下有邁步的動作;
到7個月時,寶寶開始會爬行;
8、9個月時寶寶爬行已較靈活;
寶寶一般在10-12個月之間開始會站立。起初寶寶學步用手扶著慢慢移步,先是雙手,后是單手,最后憑借已有的平衡力脫手而立,有的寶寶從不爬行,坐著坐著就站起來了;(寶寶站立腿會受傷嗎?應注意什么?)
寶寶到1歲時可以獨立走步或學走步。
有的寶寶運動功能的發育可能比以上規律稍早些或稍晚些。一般來說,爬的快的寶寶學步則慢;爬的慢和根本不爬的學步則快。
爸爸媽媽一定要根據嬰兒生長發育的規律和寶寶自身的發育情況,適時的對其進行相應的訓練,切不要操之過急。過早的讓嬰兒行走,對他的身體生長發育是很不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