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性格是各種各樣的,也許是帶在孩子基因里的,有些孩子外向,有些孩子內向,那些外向的孩子,自然表達能力很強,交際能力也不錯;而內向的孩子則膽小一下,在與一群小朋友交流時,往往會呆在一旁,不怎么說話!那么對于性格本身很內向的孩子,家長該如何鼓勵孩子去表達呢?

1、家長要理解孩子的性格,不要責備孩子
孩子性格是天生的,即便是同一家的兩個孩子,性格也往往會千差萬別,所以家長應該理解孩子,而不要抱有太高的期望,不要不切實際的要求孩子,更不應該將孩子的行為和自己心中理想的模式進行對比,跟孩子相處,父母們常常忽視的一點就是換位思考。
當孩子表現出膽小、怯場的時候,家長不應該去苛責孩子,這樣做只會讓孩子內心的壓力更大,逐漸地造成表達溝通方面的更大障礙。
有些強勢的家長喜歡約束孩子,喜歡說教,不自覺地對孩子進行指責,過多地去糾正孩子的行為。這樣做得后果是造成孩子無論做什么事情都會有所顧忌,做事不能放開手腳。
家長對孩子最需要做的是耐心和贊揚,給到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不要說“有沒有受到欺負”、“有沒有挨老師批評”等話,以免孩子在心理上總覺得自己處于被動的地位。
2、讓孩子開闊眼界,增強孩子自信
與孩子相處的時候,應多一些交流,適時地鼓勵孩子常參加一些活動,讓他開闊眼界、提升自信。還可以給孩子報一些培訓班,像唱歌、跳舞、繪畫等等。
孩子會的東西多了,他們便會產生自豪感,覺得自己是聰明的,從而提升自信心,敢于參加各種公共活動。漸漸的家長會發現孩子已經懂得如何去表達,如何去跟他人交流和溝通了!
3、給孩子賞識,不要過分強求與苛責孩子
有一位心理學家說過:“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賞識。”作為大人都是這樣,更不用說孩子了。
其實語言和說話是為了更好地服務生活,所以家長不要將孩子的性格跟孩子的人生發展扯上關系,只要孩子能夠自己的訴求,可以找到自己的興趣,就離成功不遠了!
讓孩子學會表達,實際上就是鼓勵孩子去表達,給孩子表達的內容和結果。家長在日常生活中中應積極引導孩子敢于說話,讓孩子說話言之有物,跟孩子一同成長!您還可以閱讀“孩子喜歡看漫畫!家長如何選擇適合孩子學習的漫畫書?”平時多關注家庭教育專題,讓自己和孩子一起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