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寶寶做游戲,你有多少種辦法?每個月齡的寶寶,可以依據他的不同特點設計游戲,游戲可以鍛煉手指的發育,也可以鍛煉寶寶的大動作,當然,最重要的還是體會到世界的奇妙,親子游戲的時刻,最好每天都要有,第一寶寶小編覺得,游戲對寶寶體驗生活的一個重要部分,千萬不能忽視,下面介紹適合17個月寶寶的親子游戲吧。
(一)親子游戲:穿絲帶
寶寶逐漸長大,媽媽會發現寶寶手指會越來越靈活,涂鴉、翻書都不在話下。當然,寶寶會不斷嘗試用手指玩新鮮的東西。此時,媽咪可以創造條件讓寶寶盡情發揮,讓他發現手其實很奇妙,應用很廣泛。“穿絲帶”游戲會讓寶寶非常興奮,因為它會調動他的握力和拉力。一個紙盤和幾條絲帶聽起來好像沒什么意思,但寶寶的高興勁會讓你大吃一驚的。(寶寶什么時候學寫字好?如何教寶寶學寫字?)
培養技能:團隊合作、輪流做事、精細動作技能、語言
媽咪需要準備:1個紙盤、1把剪刀、幾條絲帶
具體方法:在紙盤中間剪一個小洞。把一條絲帶穿過洞口一小段,只露出頭兒來就可以了。給你的寶寶演示怎樣把整條絲帶都拉過紙盤。如果他成功地把絲帶拉出來了,熱烈地祝賀他,然后再穿另一條絲帶。一邊穿一邊描述絲帶。比如,“讓我們試試這條紫色(或長、粗、細、綠色、亮閃閃、帶點的)的絲帶吧。”
玩過一會兒后,嘗試把幾條絲帶系在一起,做成一條長絲帶。然后,媽媽可以扶著紙盤,讓寶寶拉絲帶。他可能需要走遠一點,或者扶著東西走兩步,才能把絲帶全拉出來。還可以鍛煉寶寶和別人輪流玩的能力,對他說“現在該寶寶扶著盤子,媽媽來拉絲帶了”,看看寶寶能不能給你扶著盤子,讓媽媽來拉絲帶。
溫馨提示:注意絲帶有勒到寶寶脖子的危險,小孩子也不能在無人看管的時候自己玩剪刀,游戲過程中要始終看好寶寶,游戲后把絲帶放到他夠不著的地方。
(二)親子游戲:吹泡泡
肥皂泡的魔力真的很大,不管是1歲多的小寶寶,還是3、4歲的大寶寶,都對泡泡樂此不疲,可以嘗試著讓這一階段的寶寶吹泡泡。吹泡泡的游戲對寶寶很有吸引力哦。
培養技能:手眼協調、動作技巧
媽咪需要準備:一瓶泡泡水
具體方法:如果不介意把家里弄得到處都是肥皂水的話,可以在室內玩這個游戲。否則,就拿上一瓶泡泡水到外面的陽臺、空地或公園里去玩。媽媽先吹泡泡,然后讓寶寶看看怎么把這些泡泡弄爆。慢慢地吹,可以吹出一些大泡泡,或者快快地吹,可以吹出很多小泡泡。如果把手弄濕了,有時候還能讓一個泡泡停留在手指上,這一把戲肯定會讓寶寶大吃一驚的。
(三)親子游戲:手掌畫
藝術,雖然抽象,但是它離寶寶并不遠,媽媽只要開動腦筋,就可以讓寶寶體驗到藝術的魅力。寶寶可能已經學會了涂鴉,這正是藝術的開始,但是涂鴉可以更有趣,手掌畫這個游戲就能讓寶寶體驗到游戲的樂趣,還能把寶寶的作品作為禮物送給外公外婆哦!(寶寶撕紙怎么辦?)
培養技能:動作控制、感覺技巧
媽咪需要準備:兒童顏料、一個盤子或調色盤、紙
具體方法:先鋪一些報紙保護桌子和地板。在調色盤(或任何扁而淺的盤子)里倒入廣告顏料,然后幫寶寶把手掌放進盤子里,接著再輕輕地印到紙上去。也可以用寶寶的雙腳來嘗試這個游戲,但要在臉盆或澡盆里準備一些水,等結束之后,趕快把顏料洗掉,否則寶寶在家里走動時,會留下一串串腳印。
(四)親子游戲:玩偶朋友
很多媽媽都發現,小寶寶并不愿意和同齡或者比他小的寶寶玩耍,而是喜歡比自己大點的孩子,或者也喜歡喝自己的爸爸媽媽玩耍這其實都是正常的,是寶寶成長發育的特點。如果用心觀察寶寶,你會發現,如果夸獎寶寶,他會很高興,如果家長臉上帶著不高興的表情,他似乎也不高興,實際上寶寶也會揣摩父母的表情,這個時期,寶寶是在研究人的表情的含義,可以給他一個玩偶朋友,增強寶寶與人交往的能力,同時,也能給他帶來樂趣。
培養技能:說話、社交技能、說出身體各部位的名稱
媽咪需要準備:1個玩偶。你也可以在淺色襪子上畫上眼睛、嘴和鼻子,自己動手做個簡單的玩偶。
具體方法:當寶寶就快要吃完飯,還坐在寶寶餐椅里的時候,就可以跟他玩這個游戲。也可以嘗試在室內玩耍的時候跟他玩。把玩偶套在手上,讓它“說話”。記住要用簡短、清楚的句子,比如,“嗨,琪琪!我是丁丁。我想要個鼻子。你有鼻子嗎?你的鼻子在哪兒?哦,我看見了。我可以吻它嗎?真香!這回我想要一張嘴……”
寶寶可能會被逗樂,或是伸手來抓玩偶。媽咪可以輕松地把這個也變成游戲,說“嗨,你抓住我了。我要跑到桌子上去。再來抓住我呀!”
同樣地,玩偶也可以假裝來抓寶寶。讓玩偶一邊夸張地東瞅西望一邊說:“琪琪在哪?琪琪,你在哪兒?”然后,就讓玩偶突然發現寶寶,高興地尖叫:“你在這兒呢!我找到你了!”
溫馨提示:玩這個游戲的時候,充分發揮想象力。玩偶可以要求擁抱、唱歌、握手、把書撿起來或遞給寶寶一個玩具。想怎樣都行,而這個新朋友給寶寶帶來的快樂也是無窮的。
和寶寶做親子游戲,你會發現如此的有樂趣,這也會讓自己也回歸童年,當年,玩游戲會讓家里亂糟糟,這還需要媽咪的耐心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