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在成長過程中,會好奇、好動及無知,常常接觸到各種“危險”邊際,使父母防不勝防,擔心意外發生。孩子出了事情的急救及處理,是許多父母的處事態度,但若在家居安全上多花點心思,將可大大減少孩子受到的傷害,同時在孩子懂事后,父母就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地對孩子進行家居安全性教育,防患未然。

如何為寶寶消除家居環境中的安全隱患?
很多人認為寶寶在家庭中是最安全的,但家庭其實也是挺危險的。據國務院婦兒工委辦公室推算,我國受到意外傷害的兒童中,60%-70%的傷害就發生在我們認為最安全的家中。父母不要讓寶寶離開自己的視線,同時還要經常對家庭環境進行安全篩查。(帶寶寶逛公園應注意的安全防護問題)
1、床上不要放置衣物或其它的東西。
家里都有一些床上用品,如被褥、被單、床罩、枕頭、真空塑料袋子、衣服、枕巾等。雖然這些不起眼的物品,一般情況下沒什么危險,但是如果寶寶不小心鉆入其中,玩孵蛋游戲,找不到洞口出來,里面沒有氧氣,最后有很大可能會造成窒息的危險。因此不但需要整理好這些物品,還需要留意寶寶的游戲環境,特別是棉質物品,羽毛,羽絨品。
2、安全取暖,避免燙傷。
冬天使用熱水袋、取暖器、熱水瓶時一定要小心,稍有疏忽就容易造成寶寶的燙傷。冬天的取暖器一定要有圍欄保護。
3、藏好各種尖銳利器。
寶寶日長夜大,活動能力不斷增加,活動范圍也不斷的擴大,為了安全起見,刀、剪刀、毛衣針等尖銳鋒利的危險品必須收妥。嬰兒拿到后,常愛模仿大人而胡亂擺弄,而誤傷自己。此外,尖頭的筷子、削好的鉛筆等帶有銳尖的東西,也不要讓寶寶拿在手里玩耍,以防戳傷,特別是眼睛。
4、收妥細小物品和易碎物品。
寶寶在1-2歲的時候,喜歡什么東西都想往嘴里放,家里不要把諸如鈕扣、玻璃球、豆子、棋子、藥片等體積較小的東西放在孩子夠得著的地方,以防嬰兒吞入口中,造成傷害。藥品和化學清潔劑、洗滌劑更應放在寶寶拿不到的地方。平時要從寶寶的視角查看有無掉落的針、線、小球、藥片等危險品。
5、易碎物品要收好。
家庭都有那么些玻璃的玩意,比如花瓶、玻璃工藝品、電視屏幕、酒瓶、杯子、碗、燈具類等。這些的材料大部分材料是玻璃,比較易破,容易劃上寶寶,甚至出現意外。因此這些物品極其危險,為了寶寶的安全,記得一定要放在寶寶夠不著的高處比較妥善。(如何防范寶寶在家中受到意外傷害?)
6、提防容易燙傷的物品。
寶寶年幼無知,不知道皮膚碰到高溫時會產生什么后果。因此,家中的熱水瓶、剛用完的電熨斗、裝有熱水的杯子以及剛從火上取下來的鍋子茶壺等都應放在適當的地方,確保嬰兒不能碰觸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