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經常且規(guī)律的親情陪伴
對于孩子來說,爸爸媽媽就像是玩伴一樣重要。缺少了父母的陪伴,孩子將很難養(yǎng)成良好并且有規(guī)律的生活習慣,安全感自然也就無從建立或培養(yǎng)了。
3、故事拉近親子間距離
故事是父母與孩子之間最好的橋梁,每個孩子都喜歡聽故事,尤其喜歡從爸爸媽媽口中說出來的故事。可以在床上,也可以在沙發(fā)上,家長一邊講故事,一邊將孩子摟在懷里,通過這種語言上的溝通及肢體上的接觸,從而建立孩子所需要的安全感。
4、找出孩子不安的原因
有些大自然或外在環(huán)境上的災害可能使孩子感到不安。比如說地震、天空中的閃電等,或者是過大的聲響、突然的驚嚇等,都有可能成為孩子不安的來源。這時父母一定要找出其中的原因,從而安撫孩子,協(xié)助孩子重建安全感。
5、容許孩子哭泣
有時一些小小的挫折就可能讓孩子感到很委屈或者孤立無援,比如生病、爭寵等,這時家長應容許孩子哭泣,適當?shù)目奁鼘⒆觼碚f是一種很好的宣泄方式,可以及時排除負面情緒,協(xié)助建立安全感。
6、從游戲中得到安全感
陪伴孩子參與活動,或是通過游戲中的肢體接觸,這都有助于建立安全感。父母平時可以多花點心思,設計一些簡單的家事、游戲,或DIY手工勞作等,讓孩子從做中學,同時也讓親子情感升溫。溝通更加順暢。(寶寶多大開始發(fā)脾氣?寶寶怎樣發(fā)脾氣?)
如何對待缺乏安全感的孩子?
1、父母離開孩子之前要向孩子保證你一定馬上回來。可能他以為爸爸媽媽離開了,就不會回來了,他就不安全了。可以和寶寶玩一些游戲,讓他知道一個東西(如一個小熊玩具、一個茶杯、甚至于一個人、你),雖然他沒有看見,也還是在那里的。媽媽走了,也不會消失,還會回來的。
游戲可以這樣做:玩捉迷藏(藏在門背后、沙發(fā)后面等);玩找失去的球(把一只乒乓球當他的面滾到一只布袋里);玩蓋布下找娃娃(把一個小娃娃當他的面用手稍蓋好),然后跑出來、當他面掏出球來、打開蓋布抱出娃娃來,讓他懂得東西,甚至人,暫時看不見,并不等于永遠沒有了。懂了這個道理,你離開一會兒,他就不會跟出來了。
2、和孩子離開的距離逐漸加大。開始還在屋里他看得見的地方,拿個針線盒子、擦擦桌子,再到屋子外面干點事。
3、和孩子離開的時間也逐漸加大。一開始只一兩分鐘,漸漸五六分鐘、七八分鐘,這中間對他說著話,讓他認為你還在附近。
4、你最好在他玩得高興的時候,對他說:“你的積木(或什么別的東西)搭(玩)得真好,媽媽出去拿一把芹菜來摘(這句話他可能不懂,沒關系,也可以說別的),馬上就回來噢!”這樣,讓他思想有個準備,會好得多。
5、說話時,語氣要平靜而堅定,不要批評,因為這不是他做了什么錯事,是正常發(fā)展過程中出現(xiàn)的行為。
6、不要向他表示厭煩:“哎,這孩子真沒辦法,小跟屁蟲”,否則他會以為你不愛他,他更要跟你了。
7、在一起玩的過程中,他想離開你到別處去拿個東西(如一只小汽車)或到房門邊聽聽樓下的汽車聲音,你就鼓勵他去,讓他離開你。這是很好的鍛煉。
8、可以帶他到你去的地方(如廚房、書房、臥室等),你看著他先回去,讓他知道你在那兒,使他有安全感。
9、如果用了許多辦法都無效,也可以讓他多跟些時,慢慢地他長大一些了,膽子比較大了,會表達要求了,就不會老纏住媽媽了。
有些極少數(shù)的孩子,這種跟腳的行為一直要延續(xù)到上幼兒園或學前班,不要太著急,當他與小朋友交往多了,“社會活動”多了,見識廣了,這種行為就會自然消失了。您也可以了解和學習更多寶寶成長發(fā)育與寶寶早教知識,第一寶寶育兒網(wǎng)祝愿每一位寶寶都是最聰明、最優(yōu)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