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在檢查孩子作業的時候,經常會發現孩子做作業時非常粗心,一道簡單的加法題目,居然將加號看成減號,或者明明5+4=9,很簡單的算術,結果卻寫成了6。家長在面對這種情況時,一般會提醒孩子,做完作業要檢查,不要犯這些初級錯誤,可是事與愿違,家長越提醒,孩子卻越粗心,那么家長應該怎樣做呢。

孩子粗心與學習、生活都有關系
1、學習與生活
一些作業,在家長看起來很簡單,但是家長也要區分下錯題的原因,有一些確實是孩子“粗心”導致的(但是粗心不能作為做錯題的借口),有一些卻不見得是孩子粗心而錯,這時候要區別對待,對于不是因為粗心犯的錯誤,家長一定要耐心教孩子
2、學習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小編有個同事的小朋友上二年級了,回家寫作業時,喜歡把所有的作業都拿出來,一會做一下語文,碰到不會的,就又拿起數學做一做,結果把算式列出來,發現不會做,又拿起英語作業開始做,最后時間浪費了不少,可作業一科都沒完成,而書桌上則是一片狼藉——課本、作業、文具攤得到處都是。
各位想想看,一個平時做事就拖拖拉拉、心不在焉的人能專心學習嗎?在寫作業的時候突然能變得仔細認真了?把學習安排得井井有條?
學習上細心的習慣不是單一存在的,這與生活密不可分。那些平時就丟三落四、缺乏條理性、沒有毅力的孩子,在學習上往往會容易出現粗心的問題。
養成良好的做事習慣對學習有促進作用,而良好的生活習慣自然會遷移到學習中去,往往會產生事半功倍的奇效。因此,我們千萬別剝奪了孩子做事的權利和機會。
關于家庭作業的檢查,家長不要代勞
很多孩子寫完作業后,會把作業本往家長面前一扔,留下一句“幫我檢查”,然后自己去玩了。如果家長每次都代勞,這是非常錯誤的。
(1)寫完作業后的檢查環節,應該由孩子自己完成。
(2)如果他們不想檢查,那么家長也不要去幫忙,等到第二天拿到滿是紅×的作業本時,他們自然心里很不舒服,不想再有第二次,只能寫完作業后自己認真檢查,久而久之也就養成了檢查的好習慣。
孩子粗心要弱化,家長應積極討論原因;孩子細心要表揚。
第一寶寶小編建議各位家長不要在孩子面前總說孩子粗心!這反而在強化他的粗心。孩子因粗心做錯了題,不妨就事論事地跟孩子一起討論原因何在,盡量不用“粗心”等下結論、貼標簽的字眼,從而淡化他的粗心。然后,積極關注他細心的時候,不失時機地給與表揚肯定,強化他的細心,喚醒孩子,讓他感覺到自己其實是可以很細心的,這樣孩子就會逐漸改掉粗心的毛病。您也可以閱讀“孩子粗心馬虎怎么辦?如何讓孩子細心一些”,了解更多的寶寶個性與好習慣培養知識,請您關注第一寶寶育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