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的免疫力不好,在天氣干燥的日子里,很容易上火,而且自己不會用語言表達,爸爸媽媽就要在日常生活中多觀察,及時發現寶寶上火的征兆,進行有效地防治。有些媽媽一著急,就會給孩子買藥吃,但是畢竟“是藥三分毒”,去火藥吃多了對寶寶的身體不好。那么寶寶上火怎么辦呢,吃什么好呢?

寶寶上火的原因有哪些?
原因1:陰陽不調
中醫認為,“小兒為純陽之體”,陽有余而陰不足,容易出現陰虛火旺、虛火上升的狀況。因此,孩子“上火”往往都是“虛火”、“實火”一起上,并且互相影響、互為因果,形成惡性循環,這就給治療帶來了很大難度。
事實上,寶寶的“火”通常都屬于實火,一般由于吃得過多,導致胃火發生,醫生提醒廣大寶寶的家長們,為預防寶寶“上火”,最好用母乳喂養,因為飲食不正常導致消化不良和積食是兒童“上火”的主要原因之一。
倘若母乳不足,建議選用不易“上火”的配方奶粉,也就是最接近母乳的配方奶粉。同時綠豆粥或綠豆水也有不錯的解毒清火的功效;水果品種要豐富;合理飲食,保證睡眠也很重要。
原因2:病邪入侵
寶寶容易“上火”,主要原因是寶寶自身臟腑嬌嫩,免疫系統脆弱,各種病邪如暑、濕、燥等都很容易就能乘機侵入寶寶的身體,一旦病邪滯留在體內,就容易“郁而化火”了。
另外,“各種細菌與病毒侵襲機體”和“外部環境擾亂導致體內水分流失過多”也使得寶寶產生“內火”。
寶寶的臟腑嬌嫩,體溫調節中樞功能還不夠完善,一年四季之中所有溫差變化都能成為寶寶“上火”的隱患。春天里,寶寶容易因為細菌入侵和溫差變化而“上火”;夏季,水分的大量流失造成人體“上火”;秋季晝夜溫差大,空氣干燥,孩子一旦受到風寒就更容易“上火”;冬季孩子抵抗力弱,易生病,而不少家長怕孩子著涼,給寶寶穿得過多也會使寶寶生熱化火。因此如何防治寶寶“上火”成為每個媽媽的必修之課。
原因3:由便秘引發的"上火”
孩子牙齒的咀嚼功能差,喜歡吃精細的食物,攝入的纖維素相對較少。而平時高蛋白、高熱量食物進食比較多,如果健身運動和活動又較少的話,就容易導致胃腸消化障礙,積食成滯,郁積于胃腸中發生便秘,從而導致化熱、化火。
另一方面,孩子本身的腸道蠕動功能弱,消化液的分泌較少,易導致便秘,這是虛火內燥的常見表現。(春天如何預防小兒常見傳染。)
寶寶上火怎么辦?
上火是指孩子咽喉干痛,眼睛有點發紅,把手伸到鼻腔感覺有熱烘烘的熱氣,經常孩子感覺到口干爛嘴角或者口腔潰瘍流鼻血,早晨起來以后嘴巴里面有酸酸的味道或者口苦經常打嗝返酸,大便干燥、小便黃顏色濃重或者紅濁有味等等,這是所謂的上火。
小孩上火的原因很多,中暑、受涼、傷風感冒,吃的肉類食物太多,積食等等,或者喝水少、睡覺少都會引起上火。
如果孩子確實有了這些上火的表現,從食療保健的角度來看,總的原則有幾條:
第一,多喝水。在上火期間一定要多吃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特別是富含纖維素的新鮮水果和蔬菜。
第二,控制孩子的零食。上火期間膨化食品、油炸食品還有一些干果類的食物盡量少吃。
第三,盡量在孩子上火期間不要再給孩子吃一些用油炸或者紅燒過于油膩性的食物,烹調中要像前面所講的多用清燉清蒸的方法,少吃高油高糖的精致食品。
第四,孩子還在長身體,蛋白質還要充足供應,但是我們要選擇一些含脂肪比較少的蛋白質比如雞蛋、魚肉、雞肉等含脂肪少但是蛋白質很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寶寶出蕁麻疹怎么辦?如何治療?)
第五,少吃辛辣或者有刺激性的食物,比如咖喱、辣椒,盡量要保持大便通暢,小便清亮,不要小便渾濁或者顏色很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