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女人來說,私處的衛生很重要。特別是剛生完寶寶,由于需要排4-6周的惡露,更要護理好私處的衛生情況。很多新媽媽都不知道在月子期間應該如何清洗惡露,是用溫開水,還是高錳酸鉀稀釋液?是蹲著清洗?怎么都覺得不方便,那么到底月子期間正確的清洗惡露方式是什么?

月子期間清洗惡露要點:擦得干凈;要注意除菌。
清洗私處注意事項
水:不要將自來水和燒開的水混合在一起使用,一般不會引起嚴重的問題,但如果女性的抵抗力下降,或自來水污染,極有可能引起陰道炎。清洗外陰最好是將燒開的水冷卻至適宜的溫度。
盆:洗外陰用的盆專人專用,宜選擇比臉盆小一些的搪瓷或不銹鋼盆,最好不用塑料盆,此類盆易因老化引起盆壁粗糙,容易寄生細菌。
毛巾:為預防交叉感染,最好準備兩條毛巾。一條用于擦洗外陰;另一條用于擦洗后部即肛門。因為會陰與肛門距離很近,用同一條毛巾,易將肛門細菌帶至陰道而發生陰道炎,特別是患有肛裂、痔瘡者,毛巾必須分開使用。毛巾用后應開水燙洗,日光下晾曬。
不要濫用酸堿液:酸堿液如果不符合要求,會使陰道受腐蝕而損傷;或因陰道內pH值的平衡受到破壞,使病菌在陰道內繁殖,導致生殖系統受感染而發炎。另外,也有可能因消毒、操作等方面的原因,引起局部損傷或感染。
在月子里清洗惡露是有技巧的,下面看看第一寶寶網友來給新媽媽們支招吧!
李小姐:要準備專用清洗盆和毛巾。在使用清洗盆前一定要洗干凈,用完毛巾后也要曬干,如果毛巾長時間曬不到陽光,會很容易滋生細菌或真菌。(產褥期遇到的主要問題_惡露處理三要點)
珍珍:要注意會陰部的清潔。在惡露期間,每天至少需要清洗會陰部兩次。在沖洗過程中用溫開水就好了,不需要再加一些其他藥物。
擦干之后,要墊上衛生巾,內褲也要注意消毒,保持外陰的干燥。如果會陰處有傷口的話,可以讓家長幫忙每天檢查傷口的愈合情況,以免發生感染。
張媽媽:如果會陰處有撕裂傷或者有側切傷口,對于陰部腫脹明顯的新媽媽,可以用溫熱的毛巾熱敷來消腫。每天3次,從產后5-6天開始熱敷。也可以用溫水1:5000高錳酸鉀溶液坐浴,每天1次即可,這樣可以促進會陰處的傷口愈合。
如果在生產時造成會陰損傷,完全愈合需要2周左右。等愈合后,只需要每天用溫開水清洗會陰1次。
Fancy媽:大便后應加洗一次,如果惡露較多,要及時更換衛生巾。
奔奔:千萬不要沖洗陰道。因為陰道里面含有乳酸桿菌,陰道的黏膜分泌的糖元就是乳酸桿菌的食物,乳酸桿菌消化了糖元后就會產生乳酸,讓陰道呈酸性,這樣不利于各種致病菌的生長繁殖,而且乳酸桿菌本身對人體沒有任何害處。如果用洗液沖洗陰道的話,會殺死大量的乳酸桿菌,陰道里的酸性環境也會受到破壞,霉菌、金葡菌、大腸桿菌會乘虛而入,從而會造成陰道炎,嚴重還有可能會造成盆腔炎。所以,平時盡量不要用洗液沖洗陰道。
小熊媽媽:洗液不需要每天用,只要隔幾天用一次就行了,或者感覺到發癢、發熱再使用也不遲,如果每天都用會產生依賴性。
新媽媽在坐月子期間,要每天觀察惡露的量、持續時間、顏色與氣味,如果發現有異常,就需要及時處理。大家可以看看產后惡露不凈注意9大細節與護理技巧,平時多關注產后惡露專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