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父母都很重視胎教,胎教不僅讓小寶寶聰明,更能讓孕期的生活增添意義,只是我們的胎教方式和西方比,有哪些不同呢?外國提倡的胎教和我們比,有哪些優勢呢?說起來,第一寶寶小編覺得如果人家的是科學的,我們可以借鑒,取其精華,如果稍有些異議的,總覺得還是小心一些為好。

中西方胎教方法比較
父親式胎教
日本是當前世界上宣傳和實施胎教最為積極的國家。日本的胎教最早可追溯到江戶時代。20世紀70年代,借助現代技術和先進的儀器設備,日本一些醫學專家、教育學專家從胎兒醫學和教育心理學、超前教育學幾方面入手,重新研究胎教的科學根據和施教方法。
日本育嬰文化研究所的谷口裕司在妻子妊娠期間,曾實驗過“父親式的胎教”,每天晚上臨睡前,這位準爸爸都會把手放在妻子的腹部,對寶寶說:“寶寶今天又長了那么多,我是你的爸爸!”(準媽媽胎教中常見的錯誤觀念有哪些?)
丈夫撫摸妊娠中妻子的腹部,這種親昵的動作,不僅是討“寶寶”的歡喜,對準媽媽來說,也是件非常愉快的事情。
這種“父親式胎教”是有科學實驗基礎的,英國科學家通過對胎兒的聽覺功能試驗得出結論:胎兒最容易接受低頻率的聲音。在他們的實驗中,8個月的胎兒聽到低音大管樂曲后,胎動大大加強。這組胎兒出生后只要一聽到類似男子聲音的樂曲,便會停止哭鬧,露出笑容。
同時,美國的優生學家認為,胎兒最喜歡爸爸的聲音及父親的愛撫。妻子懷孕后,丈夫隔著肚皮經常一邊說話一邊輕輕撫摸胎兒,胎兒會對父親手掌的移位動作做出積極的反應;另外,男性特有的低沉、寬厚、粗獷的嗓音讓胎兒聽起來更“舒服”。
國外的藝術胎教
醫生們發現:胎兒能理解母親的感情。當母親驚恐失措的時候,胎兒就會全身抽搐。當母親悶悶不樂時,平時很活躍的胎兒,也好像沒有力氣一樣不動了。這是因為當母親情緒變化時,神經系統分泌的激素就會隨血液經胎盤進入胎兒體內,使胎兒產生與母親一樣的情緒特征。所以,英國醫生對孕婦的情緒狀況會明確地提出要求。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藝術熏陶當然要從小做起,而且是越早越好。“藝術胎教”被各國文化所推崇,自有它的道理。
(1)在美國
從妊娠第5個月開始,孕婦和丈夫一道參加“胎兒大學”的培訓。每次開始前,母親用手輕拍胎兒足踢的地方,并告訴他:“好孩子,現在上課了。”父親會被要求給7個月以上的胎兒唱歌。
從胎兒大學“畢業”的孩子顯得更聰明、更易于理解數字和語言,更快地認識父母,在聽、講、使用語言方面都相當出色。(胎教可培養寶寶良好的飲食習慣)




